![]() |
【艺术】尼西黑陶: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|
|
【yishu】2010-9-28发表: 尼西黑陶: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62岁的黑陶制作大师孙诺七林黑陶,一个透出古拙气息的名字。当拿起沉甸甸、油黑发亮的陶器,仿佛2000多年的藏族制陶史也被把握在手心。云南省迪庆州尼西乡是藏族黑陶的发源地,这里的手工艺人千百年 尼西黑陶: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62岁的黑陶制作大师孙诺七林 黑陶,一个透出古拙气息的名字。当拿起沉甸甸、油黑发亮的陶器,仿佛2000多年的藏族制陶史也被把握在手心。 云南省迪庆州尼西乡是藏族黑陶的发源地,这里的手工艺人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着传统的藏式制陶技艺。距离香格里拉35公里的尼西汤堆村有一位制陶老工匠,名叫孙诺七林。去年,他的作品获颁了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在黑陶制作方面,他可称得上是权威级的大师。 从香格里拉县城乘车沿盘山公路前行十几分钟,便可抵达风景如画的汤堆村。金灿灿的向日葵在农田中绽放,星星点点的农舍点缀其间,四周群山环绕,雾气弥漫。孙诺七林的家兼制陶作坊就安在此地。 走进他家门,迎面就可见到木地板上放置了成排的陶器泥胚。62岁的孙诺七林和儿子席地而坐,正在面前一方长木板上敲打泥片。阳光从狭小的窗口照进来,孙老师每日就着这方光线,拍打拿捏手中的泥土,制作出一件件造型朴拙的陶器。春夏秋冬,天天如此,至今已经整整51年。 孙诺七林的制陶手艺是跟爷爷学的,他的家族有至少七代制陶史。如今,孙诺七林的大儿子、二儿子,一个女婿,还有一个孙子,都在从事制陶手艺。黑陶生产和销售是他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。 黑陶是尼西藏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。常见的黑陶制品有酥油茶罐、炭火盆、藏八宝(一种挂在墙上的装饰品)、鸽子壶(鸽子形状的摆设)等,而 最广为人知的,则是形状扁圆的黑陶锅,这跟尼西当地非常有名的一道菜有关,那就是“土锅炖鸡”。尼西的土鸡身材袖珍、味道鲜美,而炖鸡所用的锅,必须是黑 陶。 正因为黑陶与藏民的生活密不可分,所以以孙诺七林为代表的制陶艺人得以祖祖辈辈*此为生。现在孙诺七林主要接成批的订单,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 以上。他的儿孙们也喜爱这门手艺,并赖以为生。不仅他家,整个汤堆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会制陶,其中许多人都是孙诺七林的徒弟。 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。制陶工匠们从不使用现代技术,仅仅是一把自制的木头工具、一方木案,和几片木板底座,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。黑陶制品都是用粘土一片片粘成,就算是圆形器皿,也不借助电动转轮。 每年2、3月份,工匠们会去2公里外的山上取土。取来的土被敲碎并反复筛选,至粉末状细土,便装袋保存,供全年使用。其烧制方式也很原始,并不 搭建窑炉,而是在天晴无雨的时候,于露天空地上升起一堆篝火,把晒干的泥胚放进火里,烧30-40分钟,烧到器皿像锻造的钢铁一样通红,就“烧熟”了。陶 器从火中取出后,马上被锯末和炭灰覆盖,就变为具有象征性的黑色。最后,再用酸奶水和青稞粉混合的液体洗净陶器内部,去除有害物质,黑陶成品就诞生了。 制成的黑陶通体发亮,耐高温,类似于汉人使用的砂锅,是非常实用的家常器皿。很多来香格里拉游玩的游客会专程来汤堆村拜访孙诺七林大师,请教制陶技艺,并带几件黑陶回去留作纪念。黑陶已经不仅是日常用具,更是代表了藏民族文化的“活化石”。 瓷砖相关 黑陶艺术 陶塑艺术 陶瓷艺术 ,本资讯的关键词:艺术香格里拉 ![]() |
![]() |
资讯中心,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,企业新闻、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。把握佛山陶瓷网,把握行业脉搏。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、资讯和联系,工厂商家价格信息,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。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。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[佛山陶瓷网] |